職業(yè)技能培訓鑒定中心
人社部認定的高級技工學校和國家重點技工學校
雨天行車注意事項
發(fā)布時間:
2014-07-07
雨天行車注意事項
1、注意正確制動
雨天路面變滑給行車安全帶來許多問題。一方面是制動距離大大延長,如果車速過快,幾乎無法保證行車安全。另一方面市雨天行車高速制動時,極易發(fā)生側滑和甩尾,使車輛失去控制。這是因為在潮濕路面上,由于附著系數降低,在車輛制動時,車輪很容易抱死,發(fā)生側滑和甩尾的可能性大大增加。所以,下雨天行車,車速一般應比晴天時降低20%左右,而且不要實施強度太大的制動,尤其是不可實施緊急制動。
2、注意保持距離
雨天嚴重影響駕駛人的視線,擋風玻璃上雖裝有雨刷,但由于雨水使光線透過率減小,可視距離縮短,能見度降低。高速行駛時雨刮片向上浮起,掃水能力差,觀察路面情況將更困難。另外,雨夜中行車,沒有刮凈的雨滴會在燈光下產生各種反射光,使前方視線模糊。為了適應這種情況,駕駛人一定要適當降低行車速度,增加跟車距離,最好給前擋風玻璃上點蠟,這樣可以在玻璃表面形成蠟膜,雨刮器掃水會非常徹底,還可以保護玻璃。遇到大暴雨或特大暴雨,刮水器的作用不能滿足能見度要求時,不要冒險行駛,應選擇安全地點停車,并打開示寬燈,待雨小或雨停時再繼續(xù)行駛。
3、注意思想集中
在雨中許多行人過馬路時往往是低頭猛跑或埋頭急奔,忽視了來往的車輛;有些騎自行車的人穿了雨衣,由于雨帽的遮蓋和雨聲的干擾,使他們聽不見汽車的聲音,而且觀察周圍的情況也存在著困難。在這種情況下,駕駛人應沉著謹慎,注意觀察,減速慢行,保持足夠的縱向和橫向間距,隨時做好剎車的準備。
4、注意保持正常胎壓
在雨中剎車時,最重要的是要有足夠的壓強把輪胎與路面的雨水排開,如果輪胎氣壓不足,會使輪胎觸地面積變大,對地面單位面積的壓強減小,從而導致剎車時力量減弱,不能很快將輪胎與地面間的雨水排出,致使滑行距離變長。同時要定期檢查輪胎磨損情況,及時更換,因為輪胎磨損過度,容易在胎面與水面間形成水膜,造成車輛跑偏、甩尾和制動距離加長。
5、注意防水
行車過程中遇到積水路面時首先要觀察。一是觀察水的深度,漫過車軸就不宜繼續(xù)行駛。在入漫水區(qū)前,要注意與前面車輛保持較大車距,入水要使用低速擋,平穩(wěn)供油,用較慢的速度勻速前進,在水中不要停車。車輛行駛出漫水路面后,不能馬上高速行駛,要在行駛中多次踩試剎車,走走停停,通過摩擦使剎車片干燥,確認剎車有效后方可正常行駛。不要高速過水溝、水坑,這樣會使水產生飛濺,導致實際涉水深度加大,容易造成發(fā)動機進水。如果涉水深度超過前保險杠,則容易從空濾、進氣口進水。同時,要注意檢查前風擋處的防水槽排水是否通暢,避免雨天積水造成發(fā)動機進水熄火。
6、注意選擇路面
雨中跟車、超車、會車時,與車輛及道路邊緣適當加大安全距離。久雨天氣或大雨中行車,要防范路基出現疏松、坍塌等情況,盡量選擇道路中間堅實的路面行駛。在傍山路、堤路或沿河道上,不宜靠邊行駛或停車。
7、注意防止“滑水”
在路面積水較深,車速又很快時,有時會出現一種高速公路上特有的危險行駛狀態(tài),稱為“滑水現象”。這是因為雨天路面上覆蓋著一層水膜,使輪胎接地面積內只有一部分直接與路面接觸,其余部分則被水膜隔離,未能接觸路面,因而降低了路面的附著系數。為使輪胎與路面直接接觸,必須排擠介入的水膜。當路面積水層較深時,車速提高到一定程度后,輪胎與路面間的水膜便來不及排出,導致輪胎與路面間徹底失去接觸,這就是“滑水現象”。雨中行車時,萬一遇到“滑水現象”,可放松加速踏板,利用發(fā)動機制動減速,切不可制動器制動,以免發(fā)生側滑與甩尾。
相關下載